close

浦東新區陸家嘴。姚建良攝
  10月29日,上海外高橋,行人從“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字牌前走過。這一天,“試驗田”上新的耕耘剛滿一個月。23年前,腳下這塊土地還是一片農田和蘆葦盪。如今,這裡已成為我國經濟規模最大、綜合實力最強的保稅區。
  然而,挑戰也在面前。上世紀90年代剛剛開發時,外高橋擁有很大的先發優勢。今天,我國各類海關特殊監管區數量過百,外高橋既不是政策最優惠的,也不是面積最大的——沒了先發優勢,怎麼發展?浦東給予這片區域的新定位是——“制度創新池”。
  外高橋的轉型,也是浦東改革的縮影。從政策優惠到制度創新,浦東率先走出了“新區”“特區”起步初期對政策優惠式改革的路徑依賴。正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韓正所說:“浦東開發開放這面旗幟已經被賦予新的內涵,進入以制度創新為突破口的新階段。”
  改變細節的制度創設
  7秒鐘,是上海浦東海關完成一單電子審單後電子放行所需的時間,也是通關無紙化首批試點企業——巴斯夫應用化工有限公司進出口貨物報關的最快速度。在此之前,整個通關流程需要3至4天。
  這樣的細節改變靠的是什麼?制度的創設、改革和創新。
  上世紀90年代,在中央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浦東初步構築了以金融貿易、資本和技術密集型製造業為主導的現代產業基礎,形成了以跨國公司投資為主體和服務貿易開放為重點的對外開放新格局,率先在國內建立了現代化要素市場。然而,隨著改革開放深入、國際國內大環境變化,開發開放初期的“土地紅利”“人口紅利”逐漸消失,政策優勢也幾乎被拉平。
  在“向前走”“向外走”的過程中,浦東認識到,要保持持久的活力,必須率先與國際通行規則接軌,全面優化政府監管流程。
  作為國內首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從2005年6月21日獲批以來,浦東的綜合配套改革已走過8年。按照“浦東能突破,上海能推廣、全國能借鑒”的要求,先行先試,大膽闖創,先後開展了50多項改革試點,形成一系列制度創新。
  今天,浦東不僅保持了上海行政審批事項最少、整體審批效率最高的紀錄,也領先於全國。同時,新型國際貿易結算、單船單機融資租賃、期貨保稅交割、“負面清單”制度等改革事項也在順利推進。眼下,浦東正在探索形成自由貿易試驗區和綜合配套改革的聯動機制,將制度創新不斷引向深入。
  力拼環境的引才之道
  9月26日,位於張江園區的浦東國際人才城“開城”滿一年。一年來,這裡接待了200多批來自全國的參觀團組,舉辦了200多次人才“相親”活動,對接企業和政府職能部門,延攬更多優秀人才來浦東創業。
  不拼重金拼環境,是浦東的引才聚才之道——通過生活環境解決人才安居問題,通過市場環境解決人才的流動和提升問題,通過政策環境解決人才創新創業問題。
  從2011年初的“張江創新十條”到今年9月進一步“取消股權激勵的相關限制”,股權激勵機制的跨越讓上海中興派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袁巍興奮不已。
  2011年初,張江高科技園區推出“張江創新十條”,創新性地提出了代持股資金,對符合股權激勵條件、暫時缺乏資金購買股權的人員,給予“提前墊付”等形式的資金支持。當年7月,《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企業股權和分紅激勵試行辦法》正式公佈,國企股權激勵方案被擺上了臺面。去年8月,張江集團代持股專項資金實施細則(試行)出台,中興派能成為張江園區首批“張江代持股”試點企業。
  “實施股權和分紅激勵是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現代企業制度安排,也是上海吸引各類人才、激發國有企業活力、推動創新轉型的必然要求。”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楊雄說。在浦東,“十二五”期間統籌安排20億元,重點支持“千人計劃”、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等高端人才創業企業。如今,浦東已集聚各類人才113萬,其中,入選前9批中央“千人計劃”的專家有126人,占上海全市的四分之一。
  社會組織的生態鏈條
  因改革而興的浦東深知——改革,是政府、市場和社會各司其職。
  “上游有基金會,中游有支持型、樞紐型、示範性社會組織,下游有豐富多樣的社區操作型、實務型社會組織”,在浦東,一條完整的社會組織“生態鏈”已經形成。
  浦東新區濰坊街道辦事處主任蔣蕊告訴記者,濰坊街道曾就老年日間服務項目嘗試招投標制,有4家社會組織和1家企業參與競標。最終,由街道負責人、高校及行業專家組成的評審團作出選擇,並對中標的社會組織進行公示。“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方式由直接撥款轉向招標,有利於提高資金的社會效益和使用效率。”蔣蕊說。
  從開發開放之初,浦東就堅持“小政府、大社會”理念,在社會組織領域擁有近20項全國率先之舉。如今,浦東活躍著1600多家社會組織,另有備案的社區群文團隊5000餘個,每年獲得政策補貼、政策獎勵和政府購買服務資金5億多元。
  為了不讓社會組織成為“二政府”,浦東認真梳理了政府和社會組織的基本職能和職責邊界。同時,推進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服務,初步形成了“政府承擔、定項委托、合同管理、評估兌現”的公共服務提供新機制,強調預算管理、契約式管理和評估機制。
  “創新是浦東發展的根和魂,浦東要努力在創新體制機制方面力求突破,為上海實現轉型發展,為全國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積累新經驗、作出新貢獻。”上海市委常委、浦東新區區委書記沈曉明說。
  改革,是浦東永遠的主題。(本報記者 曹繼軍 顏維琦)
     (原標題:制度創新的“浦東突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l44lltkt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